从迦太基到突尼斯,征服与动荡的宿命

行前曾温习了关于迦太基的一些历史,当我们真正的抵达这里并触摸这些残垣断壁时,一部荡气回肠的征服史更直观的堆叠在了我眼前。

语言学霸导游阿里
%title插图%num
迦太基古城

第一站:迦太基古城。说是迦太基古城,其实严格意义上是古罗马遗址……

山下是现代突尼斯城

有网友如是说:这里“所有残存建筑都不是迦太基的。迦太基城早已灰飞烟灭。这里是迦太基古城遗址,但看不见遗迹。要找迦太基古城,须掘地三尺。”

遗址边一座基督教堂

胜利者的表现总是相似的。罗马人在迦太基城上修建了自己的城市,一如西班牙人征服库斯科后在印加人的神庙上修建自己的天主教堂一样。

遗址边上一座基督教堂,上面的金十字架已被拆走。

现代伊斯兰突尼斯城市+基督教堂,罗马+迦太基遗址,形成了今天看到一种独特的征服史组合。

个人感觉,作为地中海战略要地,突尼斯和意大利的“靴子”遥相呼应。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更多的只能是一个不断被征服的过渡区域。

因为作为背靠撒哈拉的狭长海岸地带,其物资生产,似也不足以坐拥天下。

所以,突尼斯一如中国古代西域地理位置,真正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作为其根基,却未免尴尬了。

迦太基古城复原

或者,历史上唯一能勉勉强强称为帝国的,就是迦太基的海上帝国了。

迦太基一词在腓尼基语中读作“Qart-ḥadašt” ,意思是「新的城市」,其早期居民为迦南城市泰尔(Tyre或譯為推羅)的移民。在古羅馬文獻中,迦太基也被稱為「布匿」(拉丁語:Punici)。

前8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當時迦太基城還只是腓尼基城邦泰爾的海外殖民地。

前650年,脫離泰爾獨立,建立城市國家古迦太基。古迦太基强势时疆土遼闊,勢力最大曾囊括今天北非沿岸、今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其基礎是農業与商業,在外貿易居民善航海与貿易,在國內居民又是出色的農民,很早就出現了奴隸佔有制莊園,因此在當時地中海地區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強國。

 

古迦太基曾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霸權,後又與古羅馬爭奪霸權。最後因為在三次布匿戰爭中均被羅馬共和國打敗,並於前146年滅亡。

古迦太基滅亡之後,羅馬軍隊摧毀了迦太基城。後來在迦太基城原址附近建立新城,並成為羅馬的阿非利加省首府。

439年汪達爾人佔領迦太基,成為汪达尔-阿兰王国的首都。

533年成為东罗马帝國的屬地,並成為東羅馬帝國重要文化中心。

7世紀因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引發的戰亂而被徹底廢棄。

——维基百科《迦太基》
步匿战争示意图
罗马征服迦太基后的阿非利加行省

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输了,割地赔款,把西西里岛割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将军出奇兵,翻越阿尔卑斯山,把罗马人打得稀里哗啦,差一点灭了罗马。罗马人惊出一身冷汗,等缓过神来,反扑过去,又把迦太基打败了。从此,不允许迦太基有海军。之后,又命令迦太基人离开迦太基城,到离海15里的地方另建新城。

迦太基人不愿放弃,第三次布匿战争打响。罗马人攻了3年,迦太基人守了3年。城破,罗马人恼羞成怒,杀了城里所有的成年男子,把妇女儿童收为奴隶。大火烧了16天,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携程网

我脚下这一片废墟,正是被罗马人蹂躏过的城池遗址。

第二站:安东尼浴场

安东尼浴场是胜利者罗马人的欢愉之地。

高大的罗马柱

上层的宏伟浴场建筑,早已随罗马昔日荣耀消失,整个遗址只剩下底层的奴隶工作的穹顶部分。

公元前122年,罗马人在迦太基城废墟上建立新城,人口一度达到60万,成为当时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

罗马皇帝哈德良于公元117~138年执政,他在位时没有战争,国泰民安,开始大兴土木,修筑神庙、剧场、公共浴场。

这个宏大的工程从哈德良执政时开建,到他的继任者安东尼皇帝手里竣工。

所以人称“安东尼浴场”。

从基部残存的柱石、断墙、拱门,可隐约看出,安东尼浴场有两边对称排列的一间间浴室,还有更衣室、冷水室、温水室、蒸汽浴室、按摩室、健身房、游泳池等。

罗马人真会享受,这么早,就已经桑拿、按摩、健身了?

——携程网

漫步奴隶区,我想无论是当年的罗马人,还是奴隶,都不曾想过今天有这样一批又一批来自他者的旅人,来这里观摩、娱乐、亦或是沉思吧!

景区出口处有一个纸杯咖啡,2块第纳尔。感谢学长胡章毅请我喝了一杯。

一屁股坐在这千年的石头上,可以煞有介事的装个逼!

在澡堂喝咖啡是什么感觉?

第三站:Université de la Manouba
马努巴大学

午餐,然后下午是访问突尼斯马努巴大学。

马努巴大学是突尼斯马努巴的一所公立大学。在突尼斯革命的政治动荡之后,这所学校最近因其世俗传统与极端保守的色拉夫派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而日益引起人们 的关注。

热情开放的突尼斯大学生

这里有近 3 万名学生,男女同校的高等教育机构。

我们随教授漫步参观校园,一路很多大学生热情大方跟我们用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汉语……打招呼!

然后是突尼斯非常知名的哈比卜·卡兹达格里(Habib Kazdaghli)教授的专题讲座。

哈比卜·卡兹达格里(Habib Kazdaghli)(阿拉伯语:حبيبالقزدغلي),1955年8月18日生于哈马马特,是突尼斯历史学家和当代学者。

——根据维基百科法文内容

正如我一路不断搜索式拓展的旅行认知功课,教授让我们重温了突尼斯的3000年历史:

从最早的原住民伯伯尔人,到菲力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法国人,征服者一茬又一茬,最终……都只不过是历史不同阶段的匆匆过客。

茉莉花革命

这个以阿拉伯为主体的民族国家,近10年内同样伴随世界各大阵营,发生着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各个复杂维度的社会动荡!

主讲教授哈比卜·卡兹达格里(Habib Kazdaghli)

当我们今天有机会以全球视野来看待这块土地的时候,突尼斯的过去、今天、未来……注定写满征服与动荡的宿命。

一天行程结束了,对于古代文明更迭的缅怀与现代世界的文化冲突的思索远未结束。

36.81417310.062294

发布者:天问

环球背包客。

留下评论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