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丙察察:藏王发家的山南

今天加查到山南,主要访问两个山南特色目的地了。

一个是西藏第一寺,一个是西藏第一宫。

%title插图%num
途中休息

第一站,是山南市以北的桑耶寺。话不多说,看资料就好!

%title插图%num
桑耶寺

维基百科:桑耶寺

桑耶寺,或桑耶贡巴,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

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也被称作“三样寺”。

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与尼泊尔、唐王朝联姻,迎娶了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同时也将佛教引入了西藏。虽然当时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但这些寺院主要用作王室供养佛像,或者给外来的游方僧提供落脚地点,寺内实际上并没有修行的僧侣。
8世纪末,吐蕃达到了其全盛时期。时任赞普的赤松德赞笃信佛教,他将印度的两位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padma byung gnas)迎请至西藏弘扬佛法,并决定为他们修建一座寺院。经过莲花生等人的实地勘测,最终选址在靠近吐蕃冬宫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兴建,并由寂护设计出了建设方案。据《桑耶寺志》记载,762年,赤松德赞亲自为寺院举行奠基,此后在莲花生的主持下,经过长达十二年时间的建造,到775年终告落成。由于有传说在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莲花生就从掌中变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来就把这一声惊语作为了寺名。
桑耶寺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赤松德赞又从唐朝、印度和于阗等地邀请来僧人住寺传经译经,并宣布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此外,他还亲自挑选了七名贵族子弟剃度为僧,成为桑耶寺的第一代喇嘛,也是西藏的第一批出家僧人,史称“预试七人”(sad-mi mi-bdun)。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
9世纪中叶,吐蕃禁止佛教传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纪后期重新开放后,这里遂成为宁玛派(红教)的中心寺院。萨迦派统治时期,对该寺进行过修葺,并派遣僧人住寺,此后就形成了宁玛、萨迦两派共处一寺的局面。

%title插图%num
打卡游客照
%title插图%num
难得一见的绿塔
%title插图%num
寺院广场
%title插图%num
广场出行的喇嘛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打水的喇嘛
%title插图%num
布施信众的零食

第二站,雍布拉康。都说山南是第一代藏王发家的地方,这个已演变为寺庙的雍布拉康遗址的历史,正说明这一切。

关于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泽当镇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

松赞干布时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

%title插图%num
第一代藏王

聂赤赞普神迹

《西藏王臣记》载: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下降天梯而步行到赞唐旷四门平原时,被在那里放牧的有才干的雍仲本教徒十二人看见,问他从何而来?他手指着天示意答复,他们了解到他是从天界罚降下来的,也就是说他有资格作藏疆之王,这样他们就用肩头当作他的舆座,把他高高抬起来到市中,由此都称他为聂赤赞普(意为肩座王)”。这与《青史》中所说的赤赞波峨德同是一事。

%title插图%num
后山拾级而上
%title插图%num
雍布拉康正门

维基百科记载了农耕文明成为吐蕃崛起根本原因——

据说由于聂赤赞普教导人们种地,现在雍布拉康附近还保留着西藏的第一块耕地。
由于雅隆人学会农耕,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终于在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时代统一了全吐蕃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国,并迁都到北面的拉萨平原,在拉萨首先建立了大昭寺,将雍布拉康作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夏宫,目前只在大昭寺和雍布拉康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共同的塑像。
雍布拉康内的壁画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建筑和第一块耕地的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