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香港六日后记

%title插图%num

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

胡适之

05.22~27六日小记

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香港,但这次登陆香港非同一般。

定义它为“登陆”,自然是因为于我个人的意义,也许是此生最重要的变革之旅、革心之旅。

因为接下来的几年时间,要更多地进出深港之间了。

这个连接内地与世界的缓冲平台,也将正式成为我人生轨迹面向世界与转换的缓冲平台。

%title插图%num

未来一年半时间里,将在港大SPACE中国商业学院里,潜心地进修《购物者营销与零售管理》(简称SMRM)的研究生课程了。

%title插图%num

也就顺便,带了老妈去看看香港打卡;也顺便,小萝卜去迪斯尼看米老鼠啦。

%title插图%num

香港天气时冷时热,云天海地,恰似这中美关系莫测变动,阴晴未知。

24日为期港大校内工作坊正式揭幕。

开幕致辞上,刘宁荣教授满怀忧伤而慷慨的《革心》主题演讲,令我这来自天国上朝的一介草民颇为动容。

%title插图%num

HKU SAPCE(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是亚洲首个终身学习机构,而在刘教授推动成立在SPACE基础上全新的中国商业学院(ICB),其拳拳之心昭于学界,实在是我辈莘莘学子之幸也。

%title插图%num

“为内地培养创新型和具国际观的专业及管理领袖而设立,是香港大学践行’为中国而立’创校校纲的实际举措,也是香港大学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亚洲富有特色的专业商管学院。”

谈及内地、香港联接与差异,正是他的不断努力推动,这所原定计划只进行全英文教学的学院,终于通过了校方同意采用中文普通话教育的“公投”。

%title插图%num

作为一个美籍华人,他对中美贸易战,上升到如今的科技战,乃至后续可能发生的金融战,他感到无比“忧伤”,也同时将其视为中国与美国,以及香港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他说:中美关系从1972年放弃敌对始,从恋爱到婚姻,如今终于走到了“离婚”的境地。

而未来,不管是特朗普连任,还是换一个总桶,美帝对于天朝不无嚣张的崛起,都会以战略敌视的态度来对待。

%title插图%num

“固有心态、恐惧心态、受害心态、自卑心态、封闭心态、羊群心态……”

每一个心态都不是单方面的,无论是老大的美帝,还是老二的天朝,彼此长久以来鸿沟已经形成。

这是中美两国政府与领导人之间的背景与世界观的差异,深层次更是中国两国文的差异,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背后,充满着后VUCA时代的变数。

%title插图%num

有鉴于此,作为庶民的我们一代人,有必要以自我微小的力量,去推动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革心”。

刘教授尤其提到,作为有学养和常识的港大学子,最不能有羊群的心态。

革心,势在必然。

%title插图%num

三天时间,除了刘教授外校内工作坊另四场重要的主题演讲——

  • 郑舒宁博士《从企业责任到企业社会责任》
  • 骆松森先生《后VUCA时代的领导力》
  • 袁启亮先生《跨国界沟通 无问西东?》
  • 焦点透视–冯雅格先生《中美贸易摩擦》
%title插图%num

其实仅看题目,就知道这样的安排别具深意!

作为校外持续教育为目标的学院校内工作坊设置,这是赋予了来自社会企业各界的同学们,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个人领导力,以及宏观视野的升维思考训练。

除了升维,更组织三场有意思的降维实践活动。

第一天下午是各专业与课程小组老师见面活动,我们的购物者营销与零售管理(SMRM)专业,竟是现场售卖小组特色物件小组讨论与比赛。

%title插图%num

现场PK中,竟一不小心代表小组拿了个第一名,为大家伙谋了个小福利。

%title插图%num

第二天“徒步校园,博古通今”回顾分享,第三天“校外考察”报告。

在跨专业跨城的临时小组竞赛中,蓦然发现,这来自全国各地超过六百多人同学中,真是藏龙卧虎,高手入云。

%title插图%num

工作坊的高潮,是第三天的专家对谈单元。

四位卓有远见的大脑,与学霸同学们的互动Q&A,纵论中美贸易战,全球经济走向与挑战。

%title插图%num

港大ICB倡导的教学模式是鼓励同学们亲身参与项目实践,透过团队活动互动交流,进而完成目标,找出进步的方法。“校内工作坊”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校外考察。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同学被分配到不同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彼此间深入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既拓展了人际网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又了解到香港 —— 这座中西文化兼备的国际都市的风土人情。

港大ICB,公众号:港大ICB 栉风沐雨 击掌前行——港大ICB 5月开学典礼暨校内工作坊圆满落幕

总结起来,这三天全封闭的校园工作坊,真是应了最传统的一句宣传标语: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title插图%num

短短的三天时间,与校友、同学们的互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当下中国职业人士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超强活力。

能够融入这样的氛围中,一种久违的、青春而鲜活的自我感觉被重新激活了,被重新赋能的。

%title插图%num

回到家中,今天早上起来,在同学群里看到刘教授最近的另一篇演讲《2019·重塑中国未来的新起点》里讲道: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因此宪政改革之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过去40年的改革让中国人有了发展的自由、生存的自由、甚至迁徙的自由和拥有财产的自由。如果我们不再因争取自由而恐惧,不再因渴望自由而迁徙,唯有一个遵从法治的社会。

刘宁荣 教授,公众号:港大ICB 刘教授专栏丨出路 —— 2019:重塑中国未来的新起点

我想,我不是一个格局太大的人,我先努力去实现我个人的自由吧。

这不,1997年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北大演讲,不就引证了胡适先生的一句话: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且努力去践行刘教授的话:从发展、生存、迁徙,到拥有财产,可以不需要服务任何人,只服从法律的自由。

在实现这个自由的道路上,行有余力之时,借助我大东家的平台与道场,去为别人赋能,为他人争取更大的自由。

也,不枉废此生罢。

%title插图%num

从年初、春节闭门的大量阅读视听,到3月我有幸参加了代际领导力授权认证讲师课程,以及现在有幸进修于港大……

整个四、五月我都在全国巡回《影响力商法3.0》,告诉我的可爱可敬的创业合伙人们:

如何在这个多变而不确定时代,看到代际观念下的市场风云变数,看到创业创富过程中关于建构持续收入的变量挑战。

%title插图%num

“不要让政策环境颁布的几个字,变成你整个人生的颠沛流离;更不要让国家的一小步,变成你整个家族的兴衰更替。”

这是我一直传播和分享的一个观念,一个纯正的斯多葛主义者的观念。

我想刘宁荣教授也应该是一个道地的斯多葛主义者。

冥冥中的指引,或者会心不远。

2019注定是我个人的变革、革心之年。

愿与你共同进步,持续精进!

%title插图%num

于5月28日重庆家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背包客的创业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