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缩略图

雨季藏地(5)印经院探谜:德格土司何以传承千年?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千年传承,德格土司家族究竟传承的什么?

在我看来,决不是 草根屁民们眼中的权力、财富,而是见识与格局、信仰与事业的合体!

07
02

我一直相信冥冥中一些机缘的力量,会让导引我们走向远方。

大约在2005年北京创业的时候,那正是一段相对艰难晦涩的时光,突然在网间看到“德格”两个字,第一次知道了它川西某个神秘的所在。

而“德”与“格”二字,也总觉得莫明地亲近。于是搜索了一些关于它的背景,这里有一个“印经院”又给了我最大化的联想。

尽管对于藏传佛教的完全陌生,于彼时便产生了心向往之的感受。

一晃,十几年了。德格隐藏在了我生命的某个角落,等待着我有一天在梦想板上去探寻它。

德格印经院与萨迦派

%title插图%num

第三站:德格印经院

先分享分享沿途风景。

因为实现梦想,可不能忽略沿途的风景,尽管它往往是一个努力折腾的过程。

结束亚青寺的谒访,我们沿甘白路向甘孜县城,返回到国道317,向此第三站德格进发。

甘白路风景极好,路况也非常棒!


一如人生,越是顺畅的路,反而容易出点小意外。

远处路的尽头高耸的卓达拉雪山,正是我们行进的方向。一把方向盘打出路基,铁树建议我将车骑上路边一块大石头上,为坐骑FJ拍一张漂亮的雪山、道路为背景的照片。

%title插图%num

结果一脚油门控制不当,直接就骑过去了……大石头将整个车身“搁浅”了,海拔4500+的高原上,我们不得已进行了此行第一次自我“救援”。

%title插图%num

所幸,一路风景真是值得。

脱困结束,在翻越卓达拉时,我们选择了避开已经修好的隧道,而是绕向了过往翻越垭口的老路。

%title插图%num

避开舒适区的总是有最佳回报的。

一路遥看的卓达拉巍峨高耸,近在眼前。我们仿佛山神附体于天地间,天地间山风萧瑟凛冽,雄奇壮阔的气慨盈满胸怀!

人生真是在于折腾呵。明明可以早早抵达甘孜县城休整的,结果变成了傍晚才抵达。

最快捷的路,永远是安全抵达。

是夜,我们在美丽的甘孜县城,酣然入梦。


◆ ◆ ◆  ◆ 

甘孜河谷,除了海拔不同,在我观感中与北疆的伊梨河谷实是有些神似。

22号了,我们一早沿着谷上行,一路风景如画。从马尼干戈,途经新路海玉隆拉措),翻越川西第一险——雀儿山。

%title插图%num

不用说,我们继续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已经贯通的隧道,转而攀爬向那高达5000+米的雀儿山垭口。

%title插图%num

雀儿山垭口的确是险峻,如果没有今天隧道的天堑通途,当年大量的客货车双向行在这常年地质灾害不断的悬崖绝壁间,真是惊心动魄。

%title插图%num

轻奢、轻虐、轻极限……这是我一贯的背包客的创业公司的哲学。

在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更有趣的经历,岂不快哉?!


◆ ◆ ◆  ◆ 

大约中午时间,我们顺利抵达梦想之地——德格。

曾经无数次想象中的德格,应该是一个相对山谷间开阔、宏大的县城。抵达之后才发现,这个名震中外的世界之最的印经院所在,竟是一座狭隘、局促的小城。

%title插图%num

午餐之后,我们一行将车停在拥挤的更庆寺外,顶着烈日开始参观更庆寺和印经院。

踏入更庆寺,从门票券上才开始了解这印经院与更庆寺竟是从属关系——

更庆寺,是德格土司的“家庙”,寺内主持就是德格土司自任法王。而印经院,正是土司家族更庆寺的下辖传播机构。

%title插图%num

原来,德格土司乃是藏地四大土司之首,且整个家族历千年数十世而不衰。

其中道理何在?看这更庆寺体制与印经院遐名,必少不了其中关联。

德格
德格土司

源起……

德格,原名德尔格忒,元中统四年(1263年),德格家族第三十代族人索郎仁青随帝师八思巴进京朝见,受封在今白玉县沙马乡建立了“萨玛王朝”,史称萨玛政权。

据《德格世德颂》记载:德格家族最早祖先名囊擦嘉,公元6世纪人,灭东女自立为王,第四代噶尔东赞域宋曾任吐蕃王松赞干布大相。

其孙拉吉尼根布以本教徒身份躲过了“灭佛杀戮”后,携子赤松顿波避难至康区“麻旦”(今德格一带)传演本教,繁衍下“德格”一支。

《德格世德颂》不以囊擦嘉为第一代祖先,将噶尔东赞记作第一代,至1950年的乌金尼麦嘎翁德钦多吉止,德格家族共传衍53代。

传至第30代族人乌金巴时,乌金巴之弟索郎仁青(萨迦名僧)受帝师八思巴宠幸,获“四德十格之大夫”称号,赞赏索郎仁青具有“法、财、欲、果”圆满的四个条件和“草、土、水、石、木”各占二格共十格(即“远、近牧草美,田、宅土质美,饮、灌水性美,砌、磨石材美,屋、薪木材美”)的优秀品质。标志着德格家族首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第35代德钦司郎绒布,听其在白玉嘎拖寺为僧的长兄本青更登降村的劝导,按其所指引方向,由白玉萨玛迁至德格龚垭,投奔土酋“林班波”(含林国王之意),正式取“四德十格”称号中的“德格”二字作为家族称号。

土司与法王

第36代族人博塔·扎西生根,系“林班波”勇将,其女被“林班波”相中,欲娶为妾。询问聘礼,扎西生根提出以驾犏牛犁一天地的面积作为聘礼的要求。“林班波”允准后,扎西生根率仆人驾犏牛晨自色曲上游的柯洛洞起,沿曲而下,暮至龚垭的年达止,犁尖划过约三十公里的山道。由于双方有言在先,“林班波”又娶妾心切,只得将犁尖划过的地段作为扎西生根的领地。

后请宁玛派(红教)喇嘛竹青通车甲波建更庆寺,遂以更庆为中心,自封为德格甲波(含“德格国王”之意),是为第一代德格土司

第七代德格土司拉青·向巴彭改宗萨迦派并扩建更庆寺。由于习兵好武,建立了一支土司武装向周边入侵,先后将江达、德格、白玉大部分地区征服。并与蒙古固始汗结为军事联盟,擒杀白利土司邓悦多吉。因此,深得固始汗器重,将白利土司大部分辖地划归拉青·向巴彭错管辖,并得封“法王”称号,成为德格第一任法王

从此,德格家族的儿子中,以一子为僧,任更庆寺寺主;一子为俗,承袭土司职;若系单传,则“政教合一”,既袭土司职,又兼更庆寺寺主。

康熙末年,登巴泽仁袭第十二代土司并六世法主职后,主持修建了规模宏犬的德格印经院,先后收降了今石渠境内的37个部落,征服了西藏江达和贡觉境内的5个牧区部落,清除了德格和白玉境内残存的土酋势力,挫败了西藏贡党土酋与青海蒙古族土酋势力夹击德格(土司)的阴谋,使德格家族政教势力达到鼎盛时期

用手机于网间翻阅这德格土司家族繁琐的历史典故,越了解就越解惑了我对于局促狭隘的德格小城,如此盛名的答案。

%title插图%num

无法想象,当年的德格土司,居如此险地竟能胸怀四海,操持印经事业,泽被整个藏地以至藏地之外的无限疆域!

一个生存于斯的土司,如果没有宗教作为千百年信仰的关键,没有不断励精图志走出去的格局,我想是不可能有得如此作为。

%title插图%num

步入印经院,于经版之间徘徊,有一种步入浩如烟海的感觉,不自觉地心生敬意。

%title插图%num

史料记载,丹巴泽仁在他52岁(1729年)时,才决定修建德格印经院,到他61岁去世时,印经院尚未建成。

他死后,他的儿子彭措登巴、索朗贡布和洛珠加措3人继承父志,继续扩建印经院,经16年才告竣工,后经历世土司扩建,终于达到现在的规模。

%title插图%num

200多年的历史,藏有超过32万块佛经雕版。

如今,德格印经院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依然用雕版手工印制经文的地方。

%title插图%num

印经院外炽烈的阳光,仿佛要把一切点燃。而院内经版的阁楼里,时间很慢。

%title插图%num

工人们正将印好的经书麻袋封好,装车运送。

%title插图%num

印经院门口的老人,目光深邃,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你可以看到最原始神圣的力量,积聚着人类最精髓深远的智慧,在这里产出,在这里传播出去……


◆ ◆ ◆  ◆ 

千年传承,德格土司家族究竟传承的什么?

我想未必是草根屁民们眼中的权力、财富,而是见识与格局、信仰与事业的合体!

德格土司家族的远见,就近了说还有个典型代表,那就是推动和平解放西藏而起义的格桑旺堆。

作为德格土司嫡系后裔、当年的藏军首领格桑旺堆,非常深明大义地举行了起义。

面对强军,他的态度很诚恳,于天下大势表态:“眼下贵军(解放军)已渡过金沙江进入这一带,我本人是奉命驻守该地,既没有同国家开战的能力,也没有同贵军交战的念头,因此,特来商量和解。”

%title插图%num

于部属,于家族,于自身,他更是识时务为俊杰,眼光开阔:

1、保证属下全体官兵的人身安全,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

2、保送我的三个子女到内地学习,并关照他们未来的前途;

3、允许我做一个普遍百姓。

由于推动和平解放西藏之功,格桑旺堆后来被封为开国大校,其所属部队全部和平编入解放军,也有效地延续了德格家族的平稳传承。


我仿佛,窥见了一个家族得以传承千年的原因。

千年旺衍的吴越钱氏家族《钱氏家训》里有一句话也许正是真相——

“利在一身不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title插图%num

德格,居德也,有格局也。

其必令这个家族流芳百世。


印经院背后的萨迦派


现在,我们回到更庆寺和印经院背后的教派上——萨迦。

其实,德格土司与萨迦派渊源太深。

萨迦派,创始于1073年,创始人昆·贡却杰布,和别派最有意思的区别,就是教主由昆氏家族世代相传

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该教派寺院围墙,皆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三怙主”的红、白、蓝三色花条,故俗称“花教”。

%title插图%num

萨迦的这个家族传承的特点,自然与德格土司家族的传承太不谋而合了。

如前所述,德格家族第30代乌金巴之弟索郎仁青,不正是萨迦名僧,也受萨迦五祖、元朝帝师八思巴宠幸而获“四德十格之大夫”之称么?

德格土司的家庙更庆寺,尽管最早是由宁玛派(红教)兴建,但到了第七代土司向巴彭错时,就扩建并改宗成为家族传承为需求的萨迦派了。向巴彭错也被封为家族的第一世法王。

从这个意义上讲,元朝的萨迦,是藏传佛教政教合一的始作俑者;德格土司家族传承与光大,也是政教合一的典范。

对于萨迦派的教义,我纯属外行,也无心深究,然而萨迦派、德格土司给我的启示,无疑让我对信仰这件事,家族传承这件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前文卖关,提到的“既可以当和尚,又能当土皇帝的好事”,自然只是是个玩笑话。最重要的,我们要看到这背后的精神与灵魂的皈依。


德格,不虚此行;德格,为我的梦想板填补了全新的注解!

于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