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缩略图

伊朗行纪(3):伊朗是渴望被世界了解的!

%title插图%num

26日,停留在德黑兰的第二天,我们继续……

看博博馆,逛农贸市场,听教授讲史。

27日,我们一大早从德黑兰飞往设拉子——文化、玫瑰、爱情与花园之城。

/03

26-27


1
大巴车上的序曲

26号早上出发德黑兰市区,Sara在大巴上向我们询问了一个问题,让我们猜作为伊朗民众,最不喜欢的是哪一个国家的人。

答案自然落脚到昨天打卡前美国大使馆年宣传画上:美国与以色列。
%title插图%num

不出预料,Sara认真地告诉我们,他们真正最不喜欢的,恰恰是同为伊斯兰国家的沙特阿拉伯。

在他们的眼里,阿拉伯人是最坏的。尽管同样信奉真主安拉,他们对于阿拉伯来曾经征服波斯并在国际上“欺负”他们,尤其是“欺负”波斯女性非常不满。

Sara告诉我们,如同中国人普遍不喜欢甚至仇恨日本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恩怨也如出一辙。

这或者一方面是什叶派与逊尼派长久以来的宿仇,另一方面也是国际关系带来的种种纷争。

2
戈勒皇宫的浮华


%title插图%num

26号上午,我们继续参观的是戈勒斯坦皇宫博物馆。这是史上最腐败无能的恺加王朝的皇宫。
%title插图%num

典型的波斯花园与皇家大院,拱顶下繁琐马赛克成为游客拍照的最佳背景,绕场一周鼻息间仿佛还能闻到当年恺加王朝那充满着奢靡与腐朽的气息。

是的,这里史上有位叫Ali的沙阿,曾经有过200多位妻子和170多个子嗣。
%title插图%num

皇宫里有另一位君主前往西方世界访问后回来建立的伊朗第一家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其实只是他私人的珍藏大厅。如果没有今天的君主制终结,我想我们凡人还未必能有机会前来这里游览。
%title插图%num

最具特色的当然是关闭了近30年后最近开放出来美伦美奂的镜厅,这里曾是摆放孔雀宝座的地方,如今它只摆放了复制品,真正的原物已经移了我们昨天曾经参观的国家珠宝博物馆收藏。
%title插图%num

Sara的导游词中,从不掩饰和压抑她的专业——伊朗历史学习中带来的对恺加王朝的不屑与厌恶。

她说,在恺加王朝时期的伊朗,国土面积是最小最弱的。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史上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而对于其腐朽程度的情绪,又直接让我想到我们当代国人对于晚清的极度腐朽的憎恶!

3
地毯博物馆里的工艺与大巴扎的烟火气儿

下午是波斯地毯博物馆以及伊朗工商势力活跃的载体大巴扎(市场)。

世界闻名的波斯地毯,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其精华之所在。从17世纪到现代最重要的几幅地毯,被珍藏在这里。
%title插图%num

比如展现伊朗历史上最重要人们面谱的地毯就挂在大厅出口右侧,而象征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另一幅地毯“世界上”则格外地凸显了波斯文明对其他人种、民族的包容。还有沙阿与贵族的生命树。
%title插图%num

地毯博物馆出来,我们用了半个小时逛德黑兰的其中一个大巴扎。说是大巴扎这个却是相对小的,但其纯粹的人间烟火气儿却和任何一个大巴扎不差。
%title插图%num

数百年来,大巴扎的工商从业者,一直是伊朗国家中一股巨大的经济与政治势力。他们在历次伊朗史上的革命中扮演了非常强大的力量。
%title插图%num

作为天然的商业利益者,他们对我们一群“Chin”秦人的到访,同样是热情而好客的。各种摊贩纷纷热情地请我们试吃他们所兜售的食品,并对于我们举起的镜头抱以友善的微笑。

4
史学教授座谈分享……


%title插图%num

到傍晚,我们驱车到了德黑兰城西一个吸阿拉伯水烟和喝咖啡与茶的去处。

旅行团特别邀请了来自某大学的伊朗历史学教授,为我们讲述波斯文明辉煌的历史。
%title插图%num

作为知识分子精英,教授与Sara的观念是几乎如出一辙的。他特别为我们讲述了古代波斯阶段四个强大的王朝,对于公元前波斯中外最强大的第一个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他更是推崇备致!

该王朝的著名君主居鲁士大帝在征服土耳其全境、巴基斯坦东部、以及巴比伦之后,向世界宣称了自己的征服哲学:
%title插图%num

尊重我帝国内各国家的传统、习俗和宗教,绝不使之受到我的部属的蔑视或侮辱……我不会将我的君主权力强加给任何国家……如果有哪个国家不服从,我绝不会靠武力统治。
%title插图%num

Sara说她非常欣赏居鲁士的宽容,对于现政府严苛的政教合一体制,她摇摇头没有了后话。

教授简要地分享完古代波斯史,对于被阿拉伯人征服后的历史,却显得冷淡。

席间,一群人开始进入到了闲聊阶段。

最后,我邀请教授在我的《Lonely Planet:伊朗》一书的历史章节上签名,然后合影留念。
%title插图%num


晚间是烤羊排大餐不表。在饮足肉饱之后,总结这一天的行程与感受,我愈加感受到这一天对伊朗更深一步认知:

伊朗在伊斯世界与阿拉伯,我们在东亚儒释道文明圈国家之间;霍梅尼的“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与小平同志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的政治强人,同样的流血事件带来的经济制裁……

渐进变革失败后回到保守主义的伊朗,特么地和我大天朝建国以来几起重要历史事件与潮流相近。到今天,两国子民都共同有着面对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以及自己的国家复杂的国情时,一种极其矛盾的情绪。

正如《孤独星球:伊朗》所描述:

回顾伊朗历史,你将更加深刻地了解伊朗人的性格。虽然遭受过数次外族入侵,但伊朗人总是能够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同时将入侵者的文化吸引并同化。

……伊朗人对西方的态度是矛盾的。大多数伊朗人能头头是道地评论西方政府的错误,但是他们同时也很欣赏西方人的态度。他们夸赞伊朗的文化,家庭生活和道德观,但也同时为伊朗的劣势感到抱歉。对于旅行者来说,常被当地人问“你认为伊朗怎么样?”也是伊朗文化的一方面。

——Lonely Planet《伊朗》

读读上面这段文字,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伊朗与中国两个文明古国,是如此的异曲同工。这正是传统的民族矛盾与开放的文明冲击。

%title插图%num

或者,这样的类比使我们对于伊朗的民族性的理解、安全性的理解上,也由此打开了一扇快捷通道。

伊朗是渴望被世界了解的。


27日,于设拉子Chamran Grand Hotel午休时间

喜欢
分享
or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发表评论